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財訊》文章 利空出盡?阿里巴巴天價罰款後股價跳漲6% 拜登批習近平「聰明但骨子裡沒民主」。
其實早在新竹車站月台看守的姊姊們,一發現治安機關特別派一位和家兄認識的朝山派出所警員江光輝去守候時,更加不敢大意。我年齡差他十七歲,所以他的朋友交往,我比較不瞭解,連家父家母也不知道他參加這種活動。
我看過他桌上的書,多數屬於馬克思主義的書和經濟學方面的書。後來國民黨開始清鄉抓人,由里長帶警察、棉被兵來家裡調查兩次。一個一個點名、舉手,兵仔再對人又對名。家兄從新竹車站逃走後,不敢去住二姊厝裡,姊弟手足,一定會被治安機關搜查,他直接跑去我阿舅陳秋貴那裡。我阿舅告訴楊進發,家兄在他厝住過三天。
阿舅只年長家兄一、二歲而已,兩人像兄弟一樣,感情很好。我曾玩笑對他說:「那時候別人都在拿,你應該也拿一些來變賣,用來做為日後發展組織的經費,不用大家掏腰包,不是很好。他的結論是,一個男人哭出來也不打緊,這不代表他的男子氣概會有所減損,況且在遇到諸如好友自殺之類的打擊時,尋求他人的協助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堅強。
不過無論他們的結論為何,我們都能度過並恢復。若說人生將變得更美好稍嫌誇張,但說我們能夠從經驗中成長,應該很合理,即使是非常哀痛的經驗。心理學家如今談到在一九九○年代出現的一個概念,即「創傷後成長」。人生是會跟過去不同,但你將會好轉。
在前半段的人生中,每當見到一個老人走在路上,我看到的是凋零、衰老與枯朽。但這些日子以來,每當我見到老年人,我都會自問,他們曾勇敢地承受了多少次喪慟。
他們學會了放手,以及從放手中繼續過自己的日子。傑森前去冒險、試煉自己、遭受傷害,而後倖存並取得勝利。不過知道大多數人終將擺脫絕望,或許能帶來極大安慰。我們的文化對男性的期待是堅忍、強壯、可以倚靠,而這可能會讓男性在遭遇子女過世時特別痛苦。
一旦我們經歷過諸如至親至愛出乎意料突然喪生之類的不幸事件,而被迫面臨人生的低潮,會讓我們更珍惜美好的時光。-我們更加體認到自己的內在力量——我將會熬過這關,我有能力熬過這關。我找諮商師輔導,學習正念。對一些人來說,其實是失去上帝,而這可能是心靈成長的一種形式。
「但我們寫作靠的是喪慟。這個意思不一定是「找到上帝」。
男性與悲傷 無法表露悲傷的人更容易產生憂鬱,男性尤其如此。開放、樂觀與外向,是能確保我們獲得成長的三項人格特質。
文:瑪格麗特・萊斯(Margaret Rice) 應對悲傷 這不是信口開河,況且要承認悲傷,可能也很痛苦,但關於悲傷的新理論(或者是老生常談)告訴我們,痛失至親是讓一個人成長的契機。傑森與阿爾戈英雄的故事與其他古希臘神話皆是範例。」這是他對基督教靈性概念的詮釋方式,即絕望與哀痛能帶來成長。就如德國思想家與作家埃克哈特「過去無法支配現在。你正在體驗的這個「新」人生,在你遭遇喪慟打擊前也許不會出現,不過弔詭的是,它會感覺較真實。這些機運不是你過去以為自己將會獲得的。
不過根深蒂固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可能會拖慢改變的速度。創傷後成長可能包含創作元素。
」她有次在雪梨的作家節活動上這麼說。澳洲作家蓋兒瓊斯說,一般常猜想人們寫作靠的是豐富的學識和充實的生活。
當中沒有一項會讓我希望或要求再體驗一次。據他所言,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創傷,而當中的三分之一會從這個經驗得到成長。
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令人敬佩的堅強與力量。在遭遇喪慟的親身經驗之前,我們在想到某些人或某些類型的人時,會有一點自鳴得意。詳細提出來看,悲傷帶來改變的原理是這樣的: -人生換條路走,能帶來機運。即使可能很難想像悲傷能在喪慟打擊後,就馬上開始漸漸減輕,但拒絕讓過往的喪慟界定自己是很重要的
一旦我們經歷過諸如至親至愛出乎意料突然喪生之類的不幸事件,而被迫面臨人生的低潮,會讓我們更珍惜美好的時光。傑森與阿爾戈英雄的故事與其他古希臘神話皆是範例。
不過根深蒂固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可能會拖慢改變的速度。人生是會跟過去不同,但你將會好轉。
詳細提出來看,悲傷帶來改變的原理是這樣的: -人生換條路走,能帶來機運。但這些日子以來,每當我見到老年人,我都會自問,他們曾勇敢地承受了多少次喪慟。
」她有次在雪梨的作家節活動上這麼說。這是指你不僅從個人的喪慟恢復,並繼續自己的人生,同時也因為它,而經歷個人的成長。傑森前去冒險、試煉自己、遭受傷害,而後倖存並取得勝利。那段千錘百煉的經歷所帶來的回饋,是對生命更深的體悟。
我們不像過去自以為的那麼需要那些光鮮亮麗、金錢財富、流行時尚。不過知道大多數人終將擺脫絕望,或許能帶來極大安慰。
研究者目前正探討這些特質有多少是源自遺傳。牧師以他充滿情感又不流俗的方式表示,不論悲傷讓你多低落,「美好的事物都會降臨在你身上。
你正在體驗的這個「新」人生,在你遭遇喪慟打擊前也許不會出現,不過弔詭的是,它會感覺較真實。澳洲作家蓋兒瓊斯說,一般常猜想人們寫作靠的是豐富的學識和充實的生活。